清光绪年间,关东长白山下有个叫靠山屯的村子,村里有个叫王老六的猎户,四十来岁,满脸络腮胡子,是个直肠子的粗人。他有个独子叫宝柱,今年十六,聪明伶俐,是村里张秀才学堂中最有出息的学生。
这年腊月二十三,王老六照例上山祭拜山神。长白山一带的猎户都有这规矩,每年小年这天,要上山给山神爷献祭,祈求来年狩猎平安。王老六提着两只山鸡、一壶烧酒,踩着半尺厚的雪,往山里走。
走到老林子深处一块巨石前,王老六清理出一片空地,摆上山鸡,倒上酒,点上香,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。
“山神爷保佑,来年猎物多些,也别让黑瞎子祸害庄稼。”王老六念叨着。
忽然,一阵狂风卷起积雪,迷得他睁不开眼。风停后,王老六睁眼一看,祭品前不知何时站了个白胡子老头,穿着件不合时节的单薄青衫,却不见有丝毫冷意。
“王老六,你年年祭拜,心诚可贵。”老头捋须笑道,“老夫今日特来提醒你,正月十五那晚,切莫让你家宝柱出门。”
王老六一愣,心想这荒山野岭的,哪来的老头?莫不是遇上了山中的仙家?他不敢怠慢,忙问:“仙家为何这么说?”
“天机不可泄露,记住便是。”老头说完,身形渐淡,如烟般消散在林中。
王老六回家后,心里直犯嘀咕,将此事告诉妻子李氏。李氏是村里有名的精明人,一听便道:“定是咱家常年供奉的山神爷显灵了!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,元宵节那晚,说啥也不让宝柱出门。”
靠山屯有个习俗,元宵夜年轻人要举着火把绕村三圈,寓意驱邪迎福。宝柱作为村里年轻一辈的佼佼者,本要领头的。如今听了父母之命,虽不情愿,也只能应下。
转眼到了正月十五。傍晚时分,村里已热闹起来,家家挂起红灯,准备晚上的火把游行。宝柱坐在炕上温书,心里却像猫抓似的痒。
忽然,窗外传来几声熟悉的呼唤:“宝柱,快出来啊!就等你了!”
宝柱推开窗一看,是同村的几个伙伴,举着火把在院外招手。
“我爹不让我出门。”宝柱为难道。
“你就装肚子疼,溜出来一会儿,绕完村就回来,神不知鬼不觉!”为首的赵家小子怂恿道。
宝柱年轻心性,经不住劝,果然假装腹痛,骗过母亲,溜出了门。
谁知这一去,竟惹出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来。
话说宝柱随着队伍绕村而行,火把映着雪地,红光一片,好不热闹。绕到第二圈时,队伍经过村口的老槐树,宝柱忽然觉得内急,便离开人群,走到树后解手。
刚系好裤带,一转身,宝柱吓得魂飞魄散——黑暗中,一对绿油油的眼睛正死死盯着他!竟是一头吊睛白额大虎!
那虎不吼不叫,悄无声息地逼近。宝柱腿软得动弹不得,眼看就要命丧虎口。千钧一发之际,一道黄影闪过,一只硕大的黄皮子不知从哪窜出,对着老虎放了个响屁。
老虎被这突如其来的臭气熏得一愣,宝柱趁机连滚带爬地往村里跑。可那虎很快回过神,一跃又追了上来。
眼看老虎就要扑到宝柱身上,忽然一道金光自空中落下,正中虎头。老虎吃痛,大吼一声,竟人立而起,口吐人言:“好你个黄三太爷,敢坏我好事!”
那黄皮子也摇身一变,成了个黄衣矮个老者,手持烟袋,冷笑道:“黑风,你私自下山伤人,就不怕山神爷治罪吗?”
“少拿山神压我!我今日非要这童男精气不可!”老虎咆哮着,又扑向早已吓瘫在地的宝柱。
就在这危急关头,又有一道白光闪过,一位白衣老者现身,手持拂尘,轻轻一挥,便将老虎挡了回去。
“胡三爷!”黄衣老者惊喜道。
被称作胡三爷的白衣老者对老虎道:“黑风,你修炼三百年不易,何苦为一时之快,毁了自己道行?这宝柱乃是文曲星庇佑之人,伤了他,你担待得起吗?”
老虎闻言,迟疑片刻,却又狰狞道:“休要骗我!什么文曲星,我今日偏要尝尝这读书人的滋味!”
说罢,它猛地一扑,不是冲向宝柱,而是跃向空中,大口一张,竟将悬于宝柱头顶的一团金光吞入腹中!随即转身窜入山林,消失不见。
胡三爷跺脚道:“坏了!这孽畜吞了宝柱的文昌头!”
所谓“文昌头”,乃是文昌星君赐予读书人的文运灵气,主功名前程。宝柱本是文曲星下凡,文昌头尤为明亮,如今被虎精黑风吞食,不仅前程尽毁,恐怕性命难保。
胡三爷和黄三太爷将宝柱送回王家,将事情原委告知。王老六夫妇吓得面如土色,跪地求救。
“解铃还须系铃人。”胡三爷道,“那黑风吞了文昌头,必会寻一处隐秘之地炼化。若能在七七四十九日内夺回,宝柱还有救。”
“可那黑风道行高深,我们凡人如何对付?”王老六急问。
黄三太爷抽了口烟,道:“黑风虽猛,却有弱点。它最怕两样东西:一是山神爷的镇山鞭,二是千年山参的精气。镇山鞭我们可去求山神爷借用,千年山参却要你们自己寻找。”
王老六二话不说,第二天一早便进山寻参。长白山虽盛产人参,千年山参却可遇不可求。王老六在冰天雪地里找了七天七夜,手脚都冻烂了,却连半根参须都没找到。
第八天夜里,王老六疲惫不堪,靠在一棵老松树下打盹。朦胧中,先前见过的青衫老者又出现了。
“往东南方向走,过三道山梁,有一处背风向阳的山坡,坡上有块形似卧牛的大石,石后便有你所需之物。”老者说完,又消失了。
王老六惊醒后,依言而行,果然在指定地点找到了一株罕见的六品叶老山参。他小心挖出,用红绳系好,揣在怀里赶回家中。
此时,胡三爷和黄三太爷也已借来了山神爷的镇山鞭。一切准备就绪,只等月圆之夜,黑风炼化文昌头最虚弱时动手。
正月三十,月圆如镜。二位仙家带着王老六,摸到了黑风修行的山洞。洞内腥风阵阵,隐约传来鼾声。
三人悄悄潜入,只见洞深处,一头巨虎正在酣睡,头顶悬着一团金光,正是宝柱的文昌头。那光球已被炼化大半,只剩拳头大小。
胡三爷使个眼色,黄三太爷掏出烟袋,吹出一股黄烟,将老虎笼罩。几乎同时,胡三爷甩出镇山鞭,啪的一声打在虎背上。
黑风痛醒,怒吼一声,扑将过来。王老六急忙掏出山参,对准虎头一晃。参气浓郁,黑风被熏得连连后退,显然极为忌惮。
“黑风,你私吞文昌头,已犯天条。若现在归还,我们可向山神求情,饶你不死!”胡三爷喝道。
黑风咆哮道:“休想!我炼化此文运,便可脱胎换骨,何必再受山神管制!”
说罢,它不顾山参和镇山鞭的威胁,强行扑来。顿时洞内飞沙走石,双方战作一团。
王老六见状,心一横,举起猎刀冲向黑风。可他凡人之躯,哪是虎精对手,一个照面就被虎尾扫中,摔在石壁上,口吐鲜血。
危急关头,洞外忽然传来一声大喝:“孽畜还敢逞凶!”
一道青光闪过,山神爷亲临洞中!原来山神感应到镇山鞭被全力使用,知有事端,特来查看。
黑风见山神亲至,顿时气焰全消,伏地求饶。山神不容分说,取回文昌头,又将黑风打回原形,罚它守护山林五百年,将功补过。
王老六被救回家中,休养半月方能下床。宝柱的文昌头虽被夺回,但因被黑风炼化多日,文运已损,再难科举中第。
正当一家人愁眉不展时,胡三爷和黄三太爷再次登门。
胡三爷道:“宝柱文运虽损,但经历此劫,反得仙缘。我二人愿收他为徒,传授医术卜卦之道,将来可做一地保家仙,庇佑乡里,积修功德,不输官场荣耀。”
王老六夫妇喜出望外,连忙应下。自此,宝柱便随二位仙家学习道法医术,后来果然成了靠山屯一带着名的保家仙,人称“王先生”,专治疑难杂症,预测吉凶,深受乡民敬重。
再说那黑风,被山神罚做护山虎后,起初不甘,日久却也悟出向道之心。五百年后,功德圆满,化作一名黑脸大汉,自号“黑风道人”,在长白山中另立洞府,专助迷路猎户、采参之人,成了又一桩奇谈。
这正是:虎口夺印险丧命,仙缘巧得保安宁。莫道精怪皆凶恶,向善修行自通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