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城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连城小说网 > 三国:从宛城为父平事开始 > 第96章 河内四大家族

第96章 河内四大家族

要说曹昂和司马家有没有什么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,那自然是没有的。

如果单纯从司马家目前对曹操集团的贡献来看,那竟然还算得上是自己人。

司马防当年举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,可谓是曹操仕途上的恩人之一;

其长子司马朗如今更是在曹操麾下效力,官居成皋县令,从编制上说,还是曹昂这个河南尹的下级。

关系盘算下来,着实有些微妙。

在前往温县的路上,曹昂骑在马上,眉头紧锁,一直在纠结该如何处理这些地方豪族。

强行迁徙?阻力太大,而且吃相太难看了。

毕竟此时的洛阳百废待兴,要啥没啥,让这些过惯了优渥生活的世家大族放弃祖业,跑去一片废墟里重新开始,换位思考一下,曹昂自己要是他们,肯定也是一百个不愿意。

如果现在就用强,撕破了脸皮,以后想要再修复关系,让他们为自己所用,可就难上加难了。

可若是诱之以利呢?比如许诺将洛阳城内最好的地块划给他们作为私产?

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,就被曹昂自己掐灭了。

不行!绝对不行!他大力推行府兵制和均田制,内核就是要抑制土地兼并,保障自耕农和府兵的利益。

如果为了迁就这些豪族而开历史倒车,那这套制度迟早会从内部瓦解,结局可能比老爹搞的军屯制还要惨淡。

思来想去,曹昂得出一个不是结论的结论:这根本就是利益之争,而且是无法调和的矛盾!

豪族们藏匿人口,占据大量劳动力,这是他们实力的根基;而自己要充实洛阳,恢复司隶元气,就必须把这些被隐匿的人口解放出来,变成国家的编户齐民和府兵来源。

双方的冲突,几乎不可避免。

八月初五,曹昂与周仓一行终于抵达了河内郡的温县。

此刻,先期到达此处处理政务的董昭已经等侯许久了。

果然不出所料,温县、平皋县、修武县一带,以张氏、司马氏、山氏、刘氏为首的四大豪族,已经联合起来。

几位家族中能拿主意、善于对外交涉的“话事人”,张氏的张贾、司马氏的司马进、山氏的山苻、刘氏的刘延带着一众族老和部曲,早已聚集在县寺之外,气氛凝重。

董昭提前向曹昂汇报了情况,低声道:“明府,这几家的耆老,态度坚决,就是不愿意按您的指示迁徙。尤其是司马家的司马进,言辞最为激烈,他说‘从前年开始,河内虽连有灾荒,但乡民依托我等,尚有些许收成,不至于流离失所,四处乞食。若按使君之意,强令我等迁居京畿,我等失去田宅产业,到了洛阳,一无所有,拿什么养活自身和依附的乡民?’”

曹昂听完,脸上瞬间换上了一副极其无辜和惊讶的表情,瞪大了眼睛,声音都提高了八度:“啊?迁大家去洛阳?去京畿?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?”

他猛地扭头看向董昭,语气带着困惑:“董令君,本府跟你说过要迁这几位德高望重的宗族耆老去洛阳吗?我说了吗?”

董昭多机灵一个人,立刻心领神会,演技瞬间上线,配合着露出努力回忆的表情,然后恍然大悟般说道:“明府恕罪!是下官传达有误!明府您当初的原话是——‘迁河内之贫民、流民前往京畿洛阳,以实王畿,授田安民’!并未提及要迁徙本地世族啊!”

“对啊!”曹昂一拍大腿,转向那几位面色惊疑不定的豪族话事人,语气变得语重心长:“诸位宗族耆老,你们误会了!我曹昂岂是不通情理之人?我也知道,诸位家族在此地繁衍生息数百年,根深蒂固,故土难离啊!我怎么会强行迁徙你们呢?”

他话锋一转,开始上价值:“只是,自黄巾祸乱以来,天下板荡,无数流民涌入相对安定的河内谋生。本地官员乏力,未能及时编户齐民,以至于不少失地百姓投到各位府上谋个生路,仰仗诸位仁慈,得以活命。诸位都是诗礼传家的清流贵胄,世代忠良,想必也愿意为陛下分忧,为朝廷解难,总不能让诸位一直吃亏,独自承担这抚养流民的重担吧?”

曹昂这番话,可谓是把他们的遮羞布扯开了一半。

乱世之中,流民要么落草为寇,要么乞讨为生。

但乞讨哪有那么容易?最终大部分都成了豪强庄园、坞堡里的依附民,名为庇护,实为奴仆,为庄园主种地干活,几乎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和财产,能混口糟糠吃就算不错了。

这些隐匿的人口,现在是豪族实力的体现,但曹昂清楚,若放任不管,再过几十年上百年,这些世家大族藏匿的人口动辄以万计,拥有的私兵战斗力甚至能媲美国家军队,那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!

司马进被曹昂这番夹枪带棒的话堵得一时语塞,脸色变了几变,才勉强说道:“使君……使君所言,亦是在理。只是,这些流民大多身无长物,若贸然踏上迁徙之路,前路漫漫,只怕……只怕未到洛阳,便已倒毙途中,反而不美。不如暂且留在本乡,我等尽力周济,尚有一碗薄粥果腹,亦能体现使君仁慈之心啊。”

曹昂笑了笑,语气轻松:“这个无需担忧。迁徙路上,我大军会提供粮食,绝不会让他们饿着肚子上路。”

这时,山家的山涛接口道,语气带着质问:“那到了洛阳之后呢?他们一无所有,使君莫非是要征发他们服徭役,修缮宫殿宫室,最终劳累饥饿而死吗?”。

曹昂依旧风轻云淡反问道:“谁说要他们服徭役了?本府在洛阳推行的是军屯与府兵制!流民抵达京畿,前三年参与军屯,所产粮食,留足口粮,馀者按工分折算,多种多得!三年之后,身体强健、符合条件者编入折冲府,每人授予永业田二十亩,口分田二十亩!战时抽丁入伍,为国征战;闲时务农生产,安居乐业!自食其力,丰衣足食,岂不比依附于人、仰人鼻息要好上十倍?这难道不好吗?”

这些政策,这些豪族们自然早就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清楚了。

也正是因为清楚,他们才感到恐惧!

这政策对于一无所有的流民和贫农来说,简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!

一旦公开施行,他们庄园里藏匿的那些依附民,恐怕立刻就会人心浮动,甚至成群结队地跑去投奔曹昂!

所以他们才联合起来,打着故土难离、体恤民情的旗号,试图逼曹昂放弃迁民,或者至少做出巨大让步。

眼见道理上讲不过,几位豪族话事人又开始迂回狡辩,试图用各种实际情况和仁政的帽子来压人。

曹昂看着他们喋喋不休的表演,心中已然明了。

他知道,自己在这里跟他们磨破嘴皮子,作用也有限。

这些家伙绝对不会把自己这套对于底层极具吸引力的政策,如实告诉他们控制下的依附民和贫民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