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门。
下山的路上。
赵真和卢慧中并肩而行,夕阳照耀在两人的后背上,将影子拉得老长。
“真没想到,你居然能用那种匪夷所思的方法破解我唐门的丹噬。”
直到现在,卢慧中仍然在对刚才唐冢中发生的一切无法释怀。
那可是丹噬,就连她这个精通唐门全部手艺的“全才”,到底也没能掌握的绝技。
可在赵真面前,这所谓的绝技却跟小孩子过家家一般。
“匪夷所思么?我倒不那么觉得。”
赵真微微一笑,并没有因为方才再度打破唐门丹噬“不败神话”而产生任何多馀的情绪起伏。
“说起来,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?
还是说,你这些年偷偷练习了什么类似金睛的观法?”
“观法么?可能也的确算得上吧。
不过我这不是用眼睛去观,而是用这里去观。”
说着,赵真也是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。
“什么意思?你心脏上长了第三只眼睛?”
卢慧中挑了挑眉,眼中闪过一抹揶揄。
“哈哈,差不多。”
赵真哈哈一笑,倒也并没有多说什么。
气氛再度陷入安静,两人都没有再说话,就这样一直走到了唐门山脚下。
“送君千里,终须一别,卢姐,就送到这里吧。”
赵真停下脚步,对着卢慧中微微一笑。
卢慧中深深的看了眼面前之人,眼中闪过一抹复杂。
“赵真,你还记得当年那个一直跟在大魔头无根生身后,甚至为此不惜添加全性的小丫头吗?”
“记得,梅金凤嘛。”
赵真点了点头,同时眼中也露出了一抹疑惑。
他有些不明白,为什么卢慧中会突然提到梅金凤。
“以前不明白,为什么那个小丫头明知道自己与无根生之间的差距有多大,但却仍旧无怨无悔的追随在无根生身后。
现在,我倒是有些明白了……”
卢慧中这句话说得很轻,几乎被山风吹散,但其中的复杂情绪却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,在她自己心中激起层层涟漪。
她望着赵真那张在夕阳馀晖下显得愈发平和深邃、不似凡尘的脸庞,继续道:
“以前觉得那丫头傻,明知道是无望的追随,还一头扎进去。
现在才懂,有些人,他站在那里,他走过的路,他看到的风景,就已经是……天堑。
让人连追赶的念头都生不起,只能远远看着,才明白自己有多渺小。”
她的语气不再是惯常的戏谑或带刺,反而带着一种罕见的、近乎疲惫的坦诚与落寞。
“致虚极,守静笃,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,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。
其实你不需要在意所谓的差距,只要自己的内心能够保持清净,所谓差距,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的桎梏罢了。”
“呵……”
卢慧中闻言忽然短促地笑了一声,恢复了惯常的几分锐利,象是用这层外壳重新武装自己。
“说得轻巧,赵董您还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~
不过……你答应我的‘礼物’,我可还记着呢!
一份值得我性命的‘死亡’,对吧?
别让我等太久,也别再玩失踪了。
我这个人,耐心不太好,尤其是等死的时候。”
她故意把话说得狠厉,用“礼物”和“死亡”的话题来冲淡此刻萦绕在心头的复杂感慨。
这既是对赵真的提醒,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宣告:她卢慧中还是那个卢慧中,不因仰望而卑微,不因差距而改变初衷。
她的归宿,只能是唐门弟子应有的归宿,哪怕那归宿是由赵真带来的“死亡”。
赵真看着她眼中重新燃起的,带着倔强和一点挑衅的光芒,嘴角缓缓勾起一抹温和而了然的笑容。
他明白,这才是卢慧中。
“放心,卢姐。”
赵真郑重地点了点头。
“这份‘缘’,我必亲手了结,不负你之托,亦不负你我相识一场。
时间……不会太久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
卢慧中深吸一口气,山风带着凉意涌入肺腑,让她彻底冷静下来。
她摆了摆手,动作干脆利落,带着唐门弟子特有的飒爽。
“行了,就送到这儿。山高水长,赵真,你自己……保重吧。
别忘了你的承诺。”
“保重,卢姐。”
赵真微微颔首,不再多言。
他转身,步履从容,身影很快融入山道蜿蜒的阴影之中,消失不见,如同他出现时一般突然。
山风卷起几片枯叶,打着旋儿落在卢慧中脚边。
她站在原地,望着赵真消失的方向,久久未动。
——
半年后,四明山。
自从半年前从唐门回来之后,赵真便是回到了师傅段川的故居。
当年他与段川同住了几天的那个老房子还在,虽然因为年久失修而有些破败不堪,但对于赵真而言却无足轻重。
房子破了,那就一点一点重新修缮起来便是。
于是乎,四明山山脚下的村庄里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老人。
老人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事情,早起上山砍柴,也不多砍,正好两担。
中午下山之后,他便用这两担木头一点一点的修缮破损的房屋。
有路过的村民看赵真年事已高,所以便想着帮忙一起修一下房子,但却无一例外,都被他一一含笑回绝。
久而久之,这件事便在整个四明村传开了。
甚至就连村里的小孩子之间也开始流传开了赵真的另一个外号——怪老头。
之所以这么喊,是因为有小孩惊讶的发现,赵真每次上山砍柴只背一个木筐,根本不带斧头或是锯子。
有人说他肯定是把家伙什放在山上了,可就在几个调皮的孩子约定下次跟着怪老头一起上山的时候,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发生了。
每次他们刚跟着没走多远,没过多久就莫明其妙的跟丢了。
而且不是赵真走的太快把他们甩丢,而是那种自然而然地,就连那些小孩自己也说不上来的原因,并且尝试了多次都是一样的结果!
也正因如此,所以这些小孩才称呼赵真为“怪老头”。
这一日,赵真还是象往常一样,早起背着木筐准备上山砍柴。
可就在他刚准备出门之际,他的眉头却是突然微微皱起。
“赵真,我终于找到你了!快来救命啊!!!”
(本章完)